就為了這匹馬,讓原本計畫該在四十歲前完成的初馬,硬是 delay 了將近一年,變成四十歲該完成的三項任務之一。雖然過程比想像中的坎坷,畢竟這初馬獎到手了,真是可喜可賀,感覺不惑之年的重擔似乎少掉三分之一了呀!
去年初從老同學文俊兄那知道台北的雙溪櫻花馬有頒發初馬獎,從網路上看到初馬獎的講座之後,就決定將我的初馬延到今年的櫻花馬了。畢竟人生初馬就這麼一次,有個風風光光的紀念品當然很重要啊!可管不了原本當初立下要在四十歲前完成馬拉松的心願了。進一步了解之後,才知道櫻花馬的難度在台灣可算是赫赫有名的!基本上把這趟馬拉松當成爬山也不為過,初馬就挑這櫻花馬可算不上是甚麼好主意呀!可是管不了這麼多了,事在人為,好好練習準備就是了。
下面是我這次櫻花馬 runkeeper 的紀錄圖,總共上升高度是1599M,雖說這總上升高度算快樂表,不是很準的,不過也可以從這看出櫻花馬的難度了。(據說實際的總爬升高度是九百多公尺)
二月底三月初還是灰濛濛冷颼颼的天氣,蠻適合長跑的。沒想到離比賽的日子越近,天氣越來越好,太陽越來越大了。前一晚先和跑友到金瓜石的民宿集合,看看手機的天氣預報,明天是個大大的太陽笑臉!唉唉!這可有一番苦戰了。
八點半準時開跑,黑壓壓的人群開始移動,不知怎麼一回事,馬拉松明明就不是人人能跑,可是每次賽事卻都是好幾千人參加,台灣哪來這麼多強者呀?今年路線做了些許調整,難度算是降低了一點,一開始是跑10K的平路,這部分當然是輕鬆寫意的就完成了,看看時間約五十五分鐘,一切都還在計畫中。
接下來是長達8K的上坡路段,我想這段路應該是整段馬拉松的重點。按照計畫,要慢慢跑,多慢都蠻關係,但是絕不能停下腳步用成走的。揮汗咬著牙一步步地往上跑,12K、13K、14K、14.5K、14.8K .... 終於來到15K的水站,這時我決定放棄這堅持,改成用走的了,因為我知道繼續堅持下去應該沒辦法跑完這42K的。接下來幾乎就這樣一路走到18K的水站了。
18K之後到到26.5K的折返點都是上上下下的路段,整段路都是秉持著平路和下坡跑,上坡用走的策略。順利到達26.5K處折返點。看看時間,三個小時五分鐘。心中竊喜著,一切似乎還算按進度走,剩下16K的路程,而且絕大部分是下坡,看來似乎有機會在預計的四個半小時完賽。
沒想到這喜悅持續不了多久,從折返點回到25K處的水站,停下腳步喝水時,覺得兩腳膝蓋內側的肌肉(股內側肌?)都硬硬的,這時內心不由得蒙上一陣陰影,我想我快抽筋了。來拉個筋好了,於是手握腳,將小腿往屁股方向壓,準備拉一下大腿肌肉,這一壓可好,整個小腿肚肌肉全部揪在一起,小腿真的抽筋了。哇!原來我的兩條腿都已經在抽筋邊緣了!幸好根據經驗,這種程度的抽筋還可以用慢慢走來復原,現在放棄還太早了!於是跛著腳繼續往終點邁進。沒想到接下來的路程幾乎都和抽筋奮戰著,如果看 runkeeper 下方的高度和速度圖,藍線是代表每公里所需的時間,從26.5K折返點後,藍線突然拉高的地方,大概就是代表抽筋的時候。就這樣,有將近 10K 的路程都是斷斷續續地跑著,抽筋時就慢慢走,恢復之後又開始跑。
說也奇怪,過了 35K 或 36K 時,兩腳除了沉重感之外,抽筋的的狀況似乎停止了。既然腳沒問題,那就剩下心理戰了,剩下來的路段都一直告訴自己,里程數只剩個位數了,而且這是下坡,沒問題的!只要腳步不停下來,就沒問題的!雖然覺得 42K 的標示牌怎麼跑都跑不到,不過倒也真的沒停下腳步,這段路程追過不少原本抽筋時超過我的人。
好不容易來到 42K,就剩200公尺了!拐個彎來到終點前的大橋,FINISH 的拱牌已經不遠啦,這時兩旁好多人在終點前不停的喊加油,這氣氛讓人不由的 High 了起來,趕緊加速衝過終點吧!才剛起步加速,怎麼兩腿又一緊,熟悉的快抽筋感覺又來了,這麼多人看著,我可不想要跛著腳進終點呀!趕緊回到原先的步調,希望不要出糗呀!總算一切辛苦都值得了,舉起雙手慢慢跑進終點,享受這初馬達成的感覺。
最後的成績是五個小時十三分鐘五十三秒,足足比原先預估的慢了將近四十五分鐘!我想,即使我沒抽筋,大概也只能勉強跑進五小時內吧。事後檢討起來,只能說之前實在太天真了,全馬難度真的比想像中高太多了!除了本身的練習之外,還要考慮到補給、天氣、還得根據場地擬定不同的跑法。可不像半馬忍一忍就過去了。呵呵!雖然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次,不過這是很棒的初體驗,下次再挑戰,應該會有更萬全的準備了。